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

關於海扶刀,我想說的是(下)

結論


先說結論,目前被科學證據證實有效的子宮肌瘤治療方法中,海扶刀應該是風險最低的

前幾年,恩惜膜(Esmya)在台灣上市,是一種選擇性的黃體素調節藥物,根據研究,服用藥物三個月,子宮肌瘤的體積可以縮小約40%,廠商當時也邀請學者來台灣演講,我也很興奮的跑去聆聽,這幾年使用下來的心得是還不錯,至少經血量多可以控制,貧血也有改善,但是在子宮肌瘤的體積縮小方面感覺不是那麼明顯,有些病患人持續有肌瘤壓迫症狀,最後還是接受了手術治療。也是!其實恩惜膜的藥物仿單適應症就只有主張術前使用,改善貧血。至於其餘的用法都是我們自行發揮(間歇性治療:預防子宮肌瘤復發、控制子宮肌瘤不要變大)

直到去年歐盟發佈使用恩惜膜可能造成肝損傷的消息,他們建議病人每個月至少進行一次肝功能檢查,並禁止新病人使用此藥物治療,我們台灣食藥署也針對此消息持續評估中,也就是目前有唯一有效的子宮肌瘤用藥,我們在使用上必須非常謹慎。在有更好的藥物治療出現之前,個人覺得有症狀的子宮肌瘤還是以外科治療(ablation)比較妥當

前幾天門診,有一位多發性肌瘤的病人,她服用了半年的恩惜膜藥物治療後回診,我幫她照了超音波,發現肌瘤不但沒有縮小,甚至微幅變大(其實她自己也知道,因為一直有壓迫感)我建議她接受手術,可是她擔心術後的復原問題而考慮手術延後到寒假後再做,我跟她提到有海扶刀,解釋海扶刀幾乎沒有術後復原問題。她説因為沒有那麼多的預算而不考慮這種治療方式

其實我後來思考傳統手術(無論是自然孔、腹腔鏡、達文西手術或是傳統剖腹手術)實際的花費其實遠比帳面上的高,除了住院的花費,病人術後需要請假休養無法上班時而損失的薪水、旁邊照顧者可能需要請假(也需要花費時間、薪水)、或花費申請看護。若是運氣不好,術中遇到併發症,再次手術的金額、時間其實更難以估算!所以若不得已需接受外科治療,應優先考慮併發症最低、治癒率最高的方式,不能只看帳面上的數字

前幾天有人在子宮肌瘤肌腺症討論區抱怨海扶刀為何不納入健保,其實現在健保已允許五公分以上的子宮肌瘤、五公分以下肌瘤合併貧血(血色素低於10.9)或合併不孕症,以健保身份住院,若合併設計良好的是實支實付保單,同時和醫師好好討論治療申請的細項幾乎不必花到什麼錢(若照先前的規定,全自費住院,申請的理賠金額還會被打六五折到七折不等)若你真有子宮肌瘤的問題,最近應該是蠻好的時機,不然等著等著,子宮肌瘤又變大了^_^

永遠專注微無創治療


醫學科技不斷進步推著我們不斷向前走,努力幫病人尋求最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期許自己能夠整合手邊工具、技術,經驗(無創海扶刀,腹部無創自然孔手術、微創腹腔鏡手術)量身訂做最適切的微無創治療來為病人解決問題才是吾人從醫的初衷

微無創治療的起點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關於海扶刀,我想說的是(中)

優勢


在重慶研習期間遇見了許多亞洲各國的其他婦科醫師,根據重慶海扶醫院內部的消息,這一兩年來受訓的醫師,最多其實是來自韓國,他們在這一兩年迅速購置了許多海扶刀的設備,也派醫師來受訓。因為韓國人最愛漂亮,在還沒有海扶刀的時候他們單孔腹腔鏡開得最多,因為傷口可以藏在肚臍裡面,現在有了肚皮完全無傷口的海扶刀,他們當然要要急起直追,努力學習!

另外還有印尼、印度、新加坡、香港來的婦產科醫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大多已在婦科內視鏡醫學會都非常資深而且有一定的地位,甚至現在常常巡迴各地做婦科內視鏡手術的教學(就是我們俗稱的醫界大老)為什麼他們毅然轉向海扶刀的治療,我想絕對不是刀都開不動了,而是海扶刀治療子宮肌瘤及子宮肌腺症和一般手術相比有非常大的優勢,讓長期在婦科手術耕耘的各國婦科大老們毫不猶豫地投入這個領域。

我好奇打聽了一下海扶刀在其他國家的治療費用,新加坡高達30萬台幣,香港甚至要40萬台幣,讓人大吃一驚!現在台灣沒有健保自費約略20萬,而且根據鄭丞傑教授的最新消息,健保已經條件開放海扶刀申請健保住院,對有私人商業保險的病人現在用使用海扶刀治療還可以申請相當程度的給付(依照個人保單而定)不得不說,台灣真是個寶島。

質疑


在來重慶之前我其實受到許多質疑,這也督促我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留意這項新技術的限制:

質疑ㄧ:海扶刀效果不佳


其實海扶刀超音波消融有效率約在90%,有許多人對海扶刀治療停留在10年前,核磁共振定位海扶刀剛進台灣的治療印象,由於MRI治療角度的限制,有效消融率約20 %到50 %,遠低於重慶超音波定位海扶刀,由於治療效果差、手術時間長(約三到4小時)所以目前以MRI定位的海扶刀在全世界的病例只有4000多例,遠遠低於超音波定位的重慶海扶刀(目前已超過12萬病例數)

質疑二:海扶刀治療子宮肌瘤,復發率高


任何治療子宮肌瘤方法,只要保留子宮,在停經前就有復發的可能,但傳統子宮肌瘤手術(無論是傳統、微創或達文西手術)會在子宮有表面有傷口,術後或多或少都有沾黏,所以先前老師會告誡我們子宮肌瘤切除手術要依照肌瘤位置設計較少切口來取下最多顆的肌瘤,切口多則沾黏機會越大。老實說有些很小又很深的肌瘤有時不得不放棄,但卻也因此增加將來肌瘤復發的機會。

海扶刀沒有任何刀口,不會造成沾黏,只要一公分以上的肌瘤,超音波看得到,位置合適,皆能處理,沒有多切口多沾黏的疑慮。而且若將來遇到復發,可以重複治療。若是一般子宮肌瘤手術復發,第二次第三次多半會選擇子宮切除,因為術後沾黏會造成手術難度越來越高,醫生和病人最後都累了,不得不選擇子宮切除一途,以絕後患!

從上所述,可以理解海扶刀治療肌瘤的復發率相較傳統子宮保留手術,復發率一定較低,實際上大陸內部的統計數據就是如此,一年的復發率約在4%,兩年復發率約在5%而一般肌瘤手術,多發性肌瘤的復發率約在30%(微創手術還會更高些)。當然,我們還需要更多治療經驗來累積台灣自己的統計數字。

質疑三:海扶刀可以處理所有的子宮肌瘤問題嗎?


當然不行!當醫師所受的訓練就是一個疾病若有許多解決方法。這表示沒有一個完美的治療方式,否則早就被淘汰掉了。比如說雖然現在微創腹腔鏡、達文西手術盛行,傳統手術仍然佔有一定比例,並沒有完全被取代,因為無論是何種的手術方式,能盡量徹底幫病人解決問題才是醫者的初衷。

海扶刀術前要抽血、做M R I影像學檢查,判斷子宮肌瘤是良性惡性(因為無法取得病理切片)同時也藉此預先判斷肌瘤用海扶刀治療的效果,因為不是每一種型態的子宮肌瘤治療效果都一樣,每一個位置的肌瘤都能以超音波消融到,身為一個婦科醫師只能盡量熟悉各種治療方式(保括腹腔鏡、海扶刀、自然孔、子宮鏡)依照病人的經濟、商業保險狀況及子宮肌瘤位置和生育情況量身訂作出不同的治療方案(以下省略五千字^_^)。

在重慶接受過海扶刀治療的訓練後我可以大膽預言若干年後,婦科醫師面對子宮肌瘤的治療,若沒有將海扶刀治療列入評估,都是不道德的!有句俗話說,手裡只有鎚子,看什麼都是釘子,雖然說每個醫師都有自己開起來最舒服的手術,但面對變化多端的疾病,努力學習用各種適合病人的治療方案才是正途!

質疑四:海扶刀很貴

其實醫療費用在台灣向來壓得很低,讓人忘記其實醫療就是向來就是很貴的,許多人可以接受身上放進的東西(假牙,骨材,支架,人工網膜,人工水晶體等)花上許多錢,因為那是材料費,而海扶刀這個新技術,因為看不見(超音波能量聚焦當然看不見),吃不到(不是藥)反而覺得很貴!我在門診看到許多病人去其他科門診一個月花了5-6千吃了來路不明的水藥吃個一年半載,子宮肌瘤反而更大,錯過治療時機,傷肝腎更浪費錢,不知道這個CP值是否真正夠高?

一個科學證據證實有效的治療方法,我們能夠以稍高於大陸的價格取得(可能是亞洲第二低),我覺得還算是合理!若真的還是覺得自費金額太高,有機會找個專業的保險從業人員檢視一下自己手中的保單吧!(未完待續)

引用鄭丞傑教授2018.11月高醫醫訊




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

關於海扶刀,我想說的是(上)

什麼是海扶刀(HIFU) :海扶刀是利用聚焦超音波產生高熱的原理,在超音波定位下,聚焦到體內子宮肌瘤病灶處,經由熱效應使病灶處溫度上升到65之100 ℃,使病灶壞死,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甚至不需全身麻醉,只需給予鎮靜及止痛藥,在不打開肚皮,體表完全無傷口的情況下達到消融(Ablation) 子宮肌瘤的目的,一般來說術後三個月子宮肌瘤體積縮小30%,術後六個月會說會縮小60%,術後兩年可以縮小80%。不過若以肌瘤症狀(經血量大頻尿經痛)來說,緩解速度會比子宮肌瘤縮小的速度更快,大概術後1-3個月症狀變顯著改善

子宮肌瘤治療的方式有許多種,沒有一種是完美的,但依照病人的情況量身訂作許多不同的最佳治療方案一直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標

許多年前從住院醫師時期,看到許多病人因子宮肌瘤及肌腺症這種良性疾病接受不同的手術方式冒著不同的風險(感染、出血、傷及膀胱、輸尿管,腸子受傷) ,其實內心常常問自己,為了一種良性疾病,冒著各樣的相關風險到底值不值得?

隨著醫療進步,這幾年子宮肌瘤的藥物治療也多出許多選擇,例如子宮內投藥系統(密蕊娜mirena),新型態黃體素(異位寧 Visanne),黃體素調節藥物(恩惜膜Esmya),但隨著使用經驗的累積,相關的副作用也逐漸浮現,讓我在治療病人的時候更加謹慎,深怕一個不小心就讓病人陷入不可逆的處境裡

我一直關注著各個醫學中心治療子宮肌瘤趨勢的轉變,今年七月我注意到高雄小港醫院又引進海扶刀的設備,算算這應該是高雄地區的第四台海扶刀了,我心想這樣的高價治療方式應該是非常有效,高雄地區才會陸續引進。高雄小港醫院龍震宇副院長一直是我在高雄岡山執業時期非常佩服的醫界先進,不只在研究上成績斐然,在臨床治療上更勇於開創,不斷的引進對病人有益的最新治療方式。厚著臉皮聯繫龍教授,更在他熱心的協助下,認識了全台灣知名度最高的婦產科醫師,也是目前台灣海扶刀經驗最多的鄭丞傑教授,在兩位教授的提攜下我飛往海扶刀的發源地中國重慶,開始我的學習之旅

研習的第一天就遇上了海扶刀的發明人王智彪醫師,他也是個婦產科醫師,約略30多年前(1988)因為一個希望病人受傷害更小念頭,他開始了海扶刀的相關研究,老實說這個念頭非常驚人,可以想見當年完全沒有頭緒,沒有相關的治療準則,憑著一個信念,在30多年後的現在,開創出微無創治療一片天,甚至改寫子宮肌瘤肌腺症的治療準則,真的很令人佩服(未完待續)

我與鄭丞傑教授,海扶刀發明人王智彪醫師及林口長庚郭信宏醫師的合照



自然孔手術